TRIZ理论三项原理对于新型制砂机的启发

传统的新型制砂机对高泥、高粘性煤泥适应性差。当煤泥粘性增大的时候,制砂机就易出现打滑、堵塞等问题。这就构成了一个技术矛盾问题,即:为保证新型制砂机正常工作、对煤泥具有良好适应性,就必须降低煤泥的粘性等性质对新型制砂机的有害作用。  黎明重工技术人员运用TRIZ理论指导设计新型制砂机。(TRIZ理论是一门专门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方法学理论,是由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.阿奇舒勒于1946年提出、历经50多年对上百万份专利分析、研究、总结、归纳出的一系列蕴涵了人类发明创新所遵循的共性原理的创新理论。TRIZ理论提出了“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”、“物质-场分析”、“发明问题解决算法”、“标准解系统”及“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解决方法”等一系列技术创新理论及创新工具。其中,对于技术矛盾问题,该理论归纳总结出了用于描述、分析技术矛盾的“39个通用工程参数”和用于解决技术矛盾的“40个创新原理”;并设计了“技术矛盾矩阵表”,建立了“问题和解决方法”之间的“桥梁”。)  对于技术矛盾问题,在难以直接找到解决方案时,可以运用“39个通用工程参数”对问题本质进行分析和描述,把技术矛盾转化成一对工程参数之间的矛盾;利用“技术矛盾矩阵表”找到用于解决这对参数之间矛盾的通用“创新原理”, 结合实际问题选用合适的“创新原理”就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。  运用“39个通用工程参数”描述本技术矛盾问题的本质。问题本质分析过程如下:“新型制砂机对煤泥具有良好适应性”问题的本质,即:参数35,“降低煤泥的粘性对煤泥破碎机的有害作用”问题的本质,即:参数31。因此,本技术矛盾问题就转化成一对工程参数之间的矛盾,即:参数35和参数31之间的矛盾。  根据TRIZ理论分割原理原理启发:传统的新型制砂机的一系列刀轴通常只具有同一个转速,不能结合煤泥破碎进程中所具有的的性质、而灵活调整转速。按照“提高系统的可分性,以实现系统的改造”原理,结合煤泥在不同破碎进程中所具有的不同粒度及粘性等性质,对各刀轴进行不同转速设置,以实现煤泥破碎机对不同性质煤泥的适应性。  根据TRIZ理论反向作用原理启发:传统的新型制砂机电机只能单向转动,一旦出现堵塞,就会造成短时间内煤泥大量堆积、制砂设备工作负荷增大,履带发热,导致电机转动缓慢卡死,煤泥量增大压死机器。按照“用相反的动作,代替问题定义中所规定的动作”原理,对电机控制电路采用正反转控制装置,以避免新型制砂机出现堵塞。  根据TRIZ理论多孔材料原理启发:传统新型制砂机割刀为光滑曲面,在高粘性煤泥破碎过程中容易打滑、空转、破碎效率低下。按照“使物体变成多孔或加入多孔物体”原理,可以在新型制砂机的刀刃上切割出一些凹槽,增加刀刃对煤泥的切割作用。  河南黎明重工设计人员根据TRIZ理论对新型制砂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,并运分割原理、反向作用原理、多孔材料原理对该制砂设备进行了改造,更终确定了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
河卵石破碎设备|河卵石破碎生产线|河卵石制砂机厂家|鹅卵石制砂生产线|河卵石制砂生产线|鹅卵石生产线 版权所有: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:450001